小C评论|第七届全国印刷技能大赛带来的行业深思
第七届全国印刷技能大赛已圆满结束,小C参与了“数字印刷员”竞赛工种的报道。大赛全程,首先是全国各赛区的预选赛,然后再选拨出优秀选手参与决赛。尤其是预选赛的组织,时间更长,其组织质量直接决定了大赛的整体质量。从中折射出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1.要解决好选手“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除直辖市外,各赛区比赛一般会集中在省会城市举行。例如湖南赛区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小C,长沙以外的各市选手较少。原因是选手如果要到长沙来参赛,算上往返、熟悉场地、比赛的时间,需要耗费将近一周时间。时间和费用都是问题。这一问题在其它省或许也普遍存在。
江苏赛区采用的是“回选手所在单位比赛”的做法,“数字印刷员”理论比赛及实操赛中的“印前准备”模块比赛集中在省会城市进行,实操赛其它模块则回到选手所在单位进行,裁判亲自前往。但江苏的做法,一来不见得适合其它地方,二来或许只适合于所涉企业不多且不分散的情况。
要解决“省会城市外”参赛选手少的问题,核心是如何调动好地市印刷企业参赛积极性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并让其意识到参赛学习比短期生产的意义更大。这需要从宣传上、经费上等方面做更多工作,例如,如果“省会城市外”印刷企业选手参赛费用,能采用政府与企业平摊的方式,反响会好很多。
2.要解决好技术纲要实施“适应性”问题。国赛组委会“数字印刷员”技术纲要,限定了实操赛机型。这一设计有其考量,但在实践中,编者了解到,湖南、北京、江苏赛区都因地制宜地做了些调整。为了吸引更多选手参与,北京印刷技能大赛组委会按其一贯传统,改为不限机型、不限工艺,只要是数字印刷设备均可参赛;江苏赛区的“数字印刷员”实操赛在选手所在单位举行,组委会不指定“数字印刷员”决赛实操机型,选手可使用本单位数字印刷机进行比赛。
3.要解决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印刷职业技能大赛,出发点是提高印刷职工及“准印刷人”印刷技能,也给予很高职业荣誉,百利而无一弊。但各赛区执行起来千差万别。核心问题就是“人”和“钱”的问题。据编者了解,有的赛区已根据成绩确定了参加“数字印刷员”国赛选手,但选手竟然弃权了(既有学生也有职工),引人深思。
印刷职业教育是久久为攻的大事,要提高企业和高校参与印刷职业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仅靠政府和协会的力量是不足够的。部分赛区虽然有经费支持,但也是很有限的,只能满足部分需求。要协会往里投入很多钱,也不现实。这时需要引入一些社会力量,发挥其在组织、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例如武汉博玉合创图文就切实地为湖北赛区组委会“分忧”。当然这背后也有该公司对企业转型方面的考虑。各赛区也要设法引入更多赞助,推动活动办出影响力、办出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印刷职业教育不可依赖一时活动,如何将此次大赛的成果,在平时体现出来?例如是否可以在国赛决赛后,各赛区邀请获奖者(包括获得本地奖项或国赛奖项者)及其单位领导举行经验分享会,形成常态化的“尊崇荣誉”氛围?各地的印刷企业,对于获奖者,要切实从薪金福利、职务方面予以提升,有关情况要形成“事例”,各地印协及媒体要积极、大力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