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纸可降解包装材料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点击 19回复 0 原帖 2022-12-01 20:16

 

1、项目概况



该项目拟通过两期工程建设生活用纸包装材料生产厂房,完成包装材料生产线的建设、办公及配套设施建设及完善人员配置等。本项目将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在实现产业化落地的同时利用批量化生产实现规模效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项目实施后,实现生活用纸包装材料年产能 41,000 吨,其中可降解PBAT 生活用纸包装材料 28,800 吨,PP 生活用纸包装材料 12,200 吨。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欧克材料。



由于公司生活用纸智能装备应用于生活用纸的包装工序,包装材料与包装设备的配合度和兼容性关系着包装设备的稳定性。该项目产品是对公司现有产品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下游客户为生活用纸制造企业,与公司目前业务的下游客户一致,将共用公司现有的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与公司现有业务具有高度关联性。



该项目是公司为提高综合服务客户能力,提高客户黏性,拓宽客户服务内容而投入。该项目的实施将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扩大公司收入规模,提高客户应用公司产品的效率,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本项目已取得修水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江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项目统一代码为:2103-360424-04-01-567062。



2、投资概算及建设内容



本项目总投资为 25,401.99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 20,931.49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 3,423.93 万元,基本预备费为 1,046.57 万元。



注:本项目拟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设,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3、产品所处行业及市场情况



(1)产品所处行业情况



该项目主要为生活用纸可降解包装材料制造,将主要用于生活用纸的包装领域,属于印刷包装行业的子行业。从产品材料属性上看,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生活用纸可降解包装材料所属行业属于“C2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之“C2921 塑料薄膜制造”。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生活用纸可降解包装材料所属行业为“C 制造业”之“C2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产品市场情况



包装材料是商品流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应用领域涉及甚广,而塑料包装薄膜是包装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的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塑料薄膜行业累计完成产量 1,608.71 万吨12。随着塑料包装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塑料包装材料以其质轻、耐水的特点,在传统的纸、木、铁、玻璃等包装材料中脱颖而出,成为包装材料中增长最快的种类。



同时,塑料包装材料因设计灵活、可塑性强、防水、成本低等优点使逐步替代纸盒作为生活用纸的主要包装材料。我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逾 14 亿人口的刚性需求,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渐高的背景下,我国生活用纸行业一直维持着长期向好发展态势,进而推动塑料包装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数据,2012 年-2021 年,我国生活用纸消费量从 577.50 万吨增长至 1,161.80 万吨,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8.08%,同时,我国生活用纸人均消费量从 4.3kg 增长至 8.2kg,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7.44%13。



由于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白色污染”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随着全球对改善环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世界各地纷纷展开“禁塑”行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相继制订和出台了有关法规,通过局部禁用、限用、强制收集等措施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大力发展全生物降解塑料新材料,以保护环境、保护土壤。我国自 2007 年以来就不断出台各类限塑措施,直至近年来力度不断加大,使得生物降解塑料的发展迎来历史机遇。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被认为是根治一次性塑料制品“白色污染”的最有效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基于塑料包装材料与生活用纸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稳健的市场增速,以及我国限塑措施和力度的不断强化,生活用纸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市场空间广阔。



4、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技术来源



本项目所生产的可降解PBAT生活用纸包装材料主要由PBAT粒子和辅料构成,PBAT 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较高的延展性和断裂伸长率,还具备优良的生物降解性能,是一种优异的全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PBAT 产业化程度高,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卫生用品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包装材料生产的工艺流程不存在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工艺处理,主要是利用流延机、吹膜机、分切机等设备,通过搅拌、熔化、流延冷却等物理手段进行,行业内各个包装材料企业的工艺流程均较为相似,也不涉及特殊的生产设备,相关生产设备均向符合条件的合格供应商采购取得。在生产环节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    


举报收藏 0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