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豪华越没文化!你手上的月饼包装值几文?
中秋佳节倒计时,各类月饼热销。近日记者走访昆明市场发现,各大超市月饼摊点明显增多,各类月饼琳琅满目。店员介绍,最受欢迎的仍以云南火腿月饼、鲜花饼等为主,有商家产品供不应求。
有人关注颜值,有人注重味道,那大家又是如何看待月饼包装的呢?
现象过度包装真的禁不了?
记者调查发现,过度包装现象明显回潮,有的礼盒如“套娃”,里三层外三层,拆好久才看到“本尊”;有的“反客为主”,又是蓝牙音箱又是红酒茶叶,没有标识都不知卖的是月饼;还有的玩起了“高仿”,傍高端奢侈品大牌售卖“三无”月饼。
这些年,相关部门多次出手遏制过度包装,专家也反复科普,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其中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换言之,买不买礼盒,表面上是买卖双方的自愿交易,但深层次看,是全社会在为资源浪费买单。过度包装为何屡禁不绝?本质上还是因为有市场、有需求、利润高。有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只要装进礼盒,几十元的普通月饼摇身一变能卖三五百元。而有些礼盒,甚至要手速快才能抢到。
也难怪有网友感慨:“好看的月饼,千篇一律。好吃的月饼,百里挑一。”
过度包装难除诱因复杂,整治必须对症下药。首先,对那些暗藏“利益输送”的礼盒,有关部门完全可以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而对厂家、商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范了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的包装要求,严格限定包装层数和成本。严管严查,才能倒逼企业不再追求包装“大”“多”“贵”,将成本投入到创意上来,推出更多有文化也更环保的节礼。
趋势月饼体型变“迷你”包装应当更环保
据媒体报道,今年的广式月饼“经典与创新并存”,在创新方面,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不少月饼的“体型”变迷你了。
如果以前的月饼要按“块”来计算,那么现在的月饼要以“粒”来计算了。其实今年月饼“体型”变得迷你,也是在无形当中制造一种形式上的“匮乏感”或者说“紧缺感”。除了迷你型的月饼特别吸引人的眼球,注重环保包装的月饼也分外能够赢得人们的青睐。前几天有一款月饼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刷屏的原因很简单,那条视频不是介绍月饼有多好吃的,而是着重强调月饼的包装盒是用甘蔗渣制作的,吃完月饼后,朴素又环保的月饼盒可以当成绿植的花盆,即便扔掉埋到土壤里,不到6个月也会完全分解,这样包装的月饼,理应成为主流。
送亲戚朋友也好,发员工福利也好,月饼的包装如果过度豪华,收到的人,第一意识恐怕不是“有面子”,而是“不环保”。不好吃的月饼会被淘汰,过度包装的月饼不受欢迎,从今年的月饼制作与消费趋势来看,只有“体型”迷你、包装环保的月饼,才能走进更多家庭,这一趋势,势不可挡。
思考月饼包装越豪华越是没有文化的体现
月饼必须拒绝豪华包装,只要便于携带、健康卫生的包装即可,将月饼包装节俭最大化。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但它又不是单纯的食品,还附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月饼创新的落脚点,不是在包装上花样翻新,而是在文化味、口味上与时俱进。一方面,在传统文化赋能月饼上,要多向年轻人靠近,多向时尚前沿靠近。一方面月饼口味要向营养健康方向求变求新。文化味意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营养健康意在推广节日食品,两者结合,既能使月饼从节日特色食品向日常大众化食品转变,成为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也能让月饼附载的文化内涵生活化、普及化,将中秋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吃月饼过中秋,吃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过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初心和坚守。中秋佳节,两全其美,才能让月饼创“馅”回归节俭健康的基点,让传统节日在现代复兴,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