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Vol.010|中国印刷博物馆

 
点击 19回复 0 原帖 2021-10-15 09:19

  


 

中国印刷博物馆于1996年建成开放,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非常详尽地展示了印刷术的发展史和各类印刷工艺。

博物馆设有中国古代印刷展厅、世界近现代印刷展厅、印刷设备馆、数字展厅及临时展厅等,任何学过中学历史课的观众,都能在这里,亲眼看到书本上所讲的竹简、纸张的发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古登堡印刷术等内容。

01 场馆概况

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知识文化的传播,为人类思想和科学文化的进步做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人们又把印刷术称为“文明之母”。

印刷术历经千年,从雕版到活字,从泥活字到铅活字,从激光照排到数字印刷,它们的发明、发展及应用,无不浸透着人类为了文化流传而倾注的智慧和汗水。

中国印刷博物馆内设有“源头古代馆”、“近现代馆”、“印刷设备馆”和“综合馆”用于常设展览。同时馆内还设有“港澳台印刷”、“钱币印刷”、“邮票印刷”、“欧洲早期印刷”、“印刷精品”等专题展览。除了展览,博物馆还设有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在此体验古法造纸工艺、雕版活字印刷工艺流程。博物馆的总展出面积约6000平米,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

除了坐落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兴华北路25号的主馆,2000年4月15日,中国印刷博物馆在德国美茵茨市的谷登堡博物馆内建立第一个分馆。同年,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第二个分馆。2008年10月30日,中国印刷博物馆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澳华博物馆建立了第三个分馆。2013年7月4日,中国印刷博物馆在无锡荡口古镇建立了印刷史展览馆。

02 基本展览

--- 中国古代印刷---

中国古代印刷馆位于博物馆一楼,以图片、文字说明和实物展示了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代,我国古代印刷术起源、发展、传承及传播的历史过程,阐述着印刷文明的东方传奇。

古代印刷术起源部分主要介绍印刷术起源的要件——文字与纸张,了解文字发展脉络及文字载体的演变。展示了从8000年前的刻划符号到魏晋南北朝时拓印、捺印技术。

在这个展厅可以看到到闻名于世的唐代卷轴装《金刚经》;镇馆之宝《春秋经传》、《安民告示》;复原的宋代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元代王祯发明的活字转轮排字盘等等。展厅向观众展示中国不仅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国,同时还是活字印刷术、彩色印刷术的发明国。

古人将活字根据韵母分成24类(古代的韵母与现代不同),存放在分成多个隔间的圆形的木板上,便于排版时取用。最早的中文键盘虽然只是部分印刷厂自用,未普及,但也使用了类似的形式:每个按键上有十六个读音类似的汉字,通过另外一组按键选字。而如今广泛使用的拼音输入法可能也借鉴了当时的分类方式。

活字印刷出现后,雕版印刷并没有迅速淘汰。明清时期,依旧有大量书本的印制采用了这一技术。甚至,现代的纸币也是通过铜质刻板印成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早期的活字大多由木材或胶泥制成,难以保证形状、尺寸完全相同,又容易变形,很难整齐地进行排版。此外,纸币需要印制复杂的图像,又要保证绝对的标准化以防止伪造,其他打印方式都无法胜任。

展览中印刷术的传承部分重点介绍了与印刷术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传播部分重点通过沙盘展示中国印刷术外传路线。在这个展厅,观众还能亲自进行雕版印刷操作。

--- 世界近现代印刷---

世界近现代印刷馆位于博物馆的二楼,展陈面积约800㎡,内容分为近现代印刷技术的传入与发展、中国近现代印刷业的兴起与发展和印刷与当代生活三个单元,展现中国发明的印刷术与近代西方印刷技术在19世纪对接、交融、互鉴的历程,展现世界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

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就发明了工艺更加精细且易于制造的铅活字,取代了传统的木活字和泥活字。到了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化学反应成像的平板印刷取代了早先的活字和雕版。


举报收藏 0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