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刷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点击 228回答 0 2019-10-31 11:06 IP属地 上海

贵州石桥造纸延续千年 保持古代生产皮纸传统

待解决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造纸术源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贵州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山寨里居然也进行着原始而完整的造纸作业,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位于黔东南自治州南部的丹寨县石桥村自千年以前就有了造纸工艺,一直延续至今。山寨宁静秀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论是碾车、水渠还是寨民都古朴而与世无争,外界的巨大变迁在这里都似乎凝固了。
 
  得天独厚的构树满山遍野,就像天赐的原材料,注定了这里造纸工艺的兴旺。据民国初年的《八寨县志》记载,“楮,俗称构皮麻,山谷郊野园林皆有。”石桥寨就坐落在这片依山傍水的深山密林中,纸材几乎随手可得。
 
  寨子里到处都是造纸的作坊。从剥麻开始,浸泡构麻,产生树泥,而最有意思的是工匠们抄纸定型,厚薄匀称尽在工夫之中。就这样五彩缤纷的纸在能工巧匠们的劳作下成捆成捆地流淌出来,十几道工序都是徒手而成,与《天工开物》中叙述的方法有惊人的相似。其原始古朴的程度具有了文物的价值,难怪外面敏感的商人们开始进寨谈判欲将其输出海内外。全寨250户人家中竟有80户从事造纸作业。满寨的作坊以及家家户户门口晒放着的五彩缤纷的方格纸张,成了石桥寨一道亮丽的风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先民对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而利用树皮为原料造纸,在我国更有着悠久历史,早在《后汉书.蔡伦传》中已经有“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记载。然而在史籍中对树皮为原料造纸的方法却记叙很少,以致我们不能详尽地了解我国古代生产皮纸的方法。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潘吉星同志,做了关于陕西长安县构皮纸方法生产技术的调查,著文阐明了这种皮纸生产的工艺过程。这对中国古代皮纸生产工艺的研究工作起了重要作用。1980年为了组织《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的陈列,我们对贵州省丹寨县的白皮纸生产工艺做了初步调查。1983年1月笔者又进行了一次深入考察,在考察中发现,这个地区的白皮纸生产工艺流程与陕西省长安县构皮纸生产工艺和工具各有异同。
 
  丹寨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佩族自治州的西南部,西接都匀市,清代属都匀府管辖,原置八寨厅,后易名为八寨县,今称丹寨县。这里地处苗岭山脉的雷公山支脉,县境内不仅有充足的水利资源,为造纸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且满山遍野生长的构树,为生产白皮纸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据民初《八寨县志稿》记载:“楮,俗称构皮麻,山谷郊野园林皆有。”可见该地构皮树生长之广泛。所产构皮不仅可代本县造纸,而且远销各地。
 
  贵州省丹寨县白皮纸主要产于该县的石桥堡。石桥堡位于县北部,是深山中的一个谷地,沅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南皋河流经村旁,使石桥堡依山傍水,为造纸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石桥堡有抄纸槽八十余家,他们用河水浸沤皮麻,浆灰洗料,在岸边山崖下或天然岩洞里设槽抄纸。这里除了纸焙房外,没有作坊更没有厂房,几道工序几乎都是徒手而就。
 
  丹寨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苗族占全县人口的70%。在石桥堡的80多家槽户中,苗族槽户就有40多户,占60%以上,苗汉两族人民在长期的造纸生产中相互观摩共同改进造纸工艺,使石桥堡的造纸技术独具特色。但从总的工艺来讲,它又保持了祖国古代生产皮纸的传统。
 
  丹寨县石桥堡造白皮纸的原料是构皮麻,不添加其它材料,构皮麻是对构树皮的俗称。构即楮。构树皮这里每年都可砍伐采集。但以每年三至五月采集的构皮质量最好。砍伐后即可取皮麻。取皮的方法很简便,选用明火灼热构枝至30-40℃,约烤十分钟,即可在根部用手一拉,将构皮剥脱。随后用刮刀去掉外硬皮,将初步加工的构成麻晒干即可备用。
 
  在制白皮纸的过程中,还需要一种重要的辅助材料,这里称它为滑药。能够做滑药的植物种类很多,其中有岩杉树根、野棉花根、弥猴桃藤、滑树、糯叶等。但主要使用的还是岩杉树根。这种植物在石桥堡的山坡上就有生长,该县岩杉树资源也很丰富,一般都是现采现用。
订阅号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版权所有:上海龙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800081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