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印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质量成本是印刷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质量成本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印刷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批以新技术、高质量、低成本为标志的大印刷集团。这些印刷集团的竞争优势并不是简单的来自低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的兼并联合,而是以新技术为支撑的运作的结果。
由于印刷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新技术的应用和印刷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印刷产品达到质量要求仅仅是获得订单的zui基本的条件,而印刷产品的成本或者说印刷产品的价格才是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订单赢得要素”。所以市场要求印刷产品质量既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有关标准,又要尽量减少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浪费。降低质量成本已成为目前印刷企业运作的重要课题。进一步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对于贯标后的印刷生产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印刷产品质量成本构成
印刷产品质量与印刷材料的合理选用直接相关,因此有必要将质量成本与材料采购成本综合起来考虑。减少质量成本的主要方法就是很好地执行材料采购的质量职能,材料采购要为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早期预警的功能。
印刷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是成比例增长的。价格越高的材料,其质量往往也就越好,在生产工艺、环保、印刷质量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对zui终印刷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有些企业长期使用价格低廉的国产材料,而有些企业却一直使用价格较高的进口材料,也有的企业在一些关键环节采用了进口材料,而在一些非关键的环节使用了较多的国产材料。这就是对质量成本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所造成的。管理者要从整体出发,合理计算质量成本,将材料采购费用与质量成本综合考虑。
印刷产品质量成本分为直接质量成本和间接质量成本。
1.直接质量成本
印刷材料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要生产出的印刷品,就需要有的材料。工艺的改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质量问题,但质量的稳定提高仍需要合适的材料选择来保证。高的采购成本并不总意味着高的材料总成本。以曼罗兰轮转印刷机所使用的折页机裁刀为例,国产仿制的裁刀价格在20~40元,而原装进口刀则在500元左右,价格相差lO余倍。在使用寿命方面,进口刀要长5倍左右。而且换一条刀会增加工作时间半小时左右,如果在印刷时出现故障,又会影响生产时效,使质量成本远远超过l条进口刀的价格。又如PS版,采用版材,网点再现和还原质量很好,耐印力高,印版故障如断版、掉版等几率很低。而低档版材容易发生印版故障,制版时的吸气和曝光的宽容度也小于高质量版材。因此使用好的PS版,在提高印刷品质量、降低废版率等方面都很有效。这样综合下来,有可能会导致一批低价材料的采购费用的质量成本要高于材料的总费用。正是由于低质量材料的质量成本很高,采用高质量但价格较高的材料,也往往是合算的。直接质量成本直观易算,可以成为采购时的主要参考依据。
2.间接质量成本
间接质量成本主要是低质量导致的客户流失、竞争力下降、投诉增加等,其影响并不直接反映为资金项目,但却是对企业竞争力的长远影响,更需要认真看待。因此,材料采购的选型也需要考虑间接质量成本问题,以企业的质量方针为指导,形成一个材料质量的评估体系,合理选用材料。
这里也需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往往会认为价格和质量是成正比的,实际上并不尽然。从经验看,一般材料的质量提高水平会高于价格提高水平。作为生产厂家,这样做促使用户主动购买高质量产品,因为相对来讲高质量产品的利润更高一些。而且产品质量更与生产者的企业管理相关,管理好的企业用质量好的材料生产,其直接成本并不一定高。当一个印刷企业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并将其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候,较多地选用材料就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二、开展质量成本控制的途径
1.建立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建立质量成本控制体系之前,应调查企业质量成本现状,了解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质量费用开支情况,提出重点控制的质量成本科目或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等质量指标。在此基础上,按以下步骤建立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1)建立、完善相关的管理文件和必要的记录表格;
(2)记录质量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3)制定可测量的质量成本目标;
(4)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计划;
(5)明确各部门岗位的职责要求;
(6)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岗位;
(7)各个部门岗位按计划实施行动;
(8)检查行动的实施情况;
(9)统计、分析采集的数据;
(10)评价行动实施的效果;
(11)整理、完成书面报告,提交zui高管理层;
(12)持续改进提高。
2.进行质量成本控制的途径
(1)领导重视。质量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当前即使是生产比较稳定的企业,内、外部损失仍然很大,用于缺陷预防的投入占产品成本的比例有增无减,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应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引入质量成本管理,使其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质量成本管理及其成果与企业其他重要指标一样,依赖于企业领导的重视、支持与参与。
(2)确定目标。根据企业产量、质量、成本、利润(即量、质、本、利)的现状,合理确定质量成本目标,制定质量成本降低计划。利用详实的、符合经营实际的计划来降低质量成本。
(3)明确职责。根据企业质量管理实际,适时告诉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职责,加入质量成本管理责任的内容,将质量成本目标与质量责任目标挂构,纳入考核范围。一般情况下,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主管部门是财务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其他参与部门也要明确具体的质量成本管理内容及相关职责。
(4)过程控制。由技术、工艺部门相关人员结合过程控制实际,绘制包括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过程流程图,与其他相关部门一起顺流程找出导致质量成本,特别是预防成本和损失成本发生的所有环节、岗位或操作点,并在图上明显标识,以期引起操作者和管理人员的重视,这是进行质量成本统计、分析、控制的基础和关键。这里应特别关注的是预防,要把质量成本管理同过程控制,特别是统计过程控制(SPC)结合起来。每个操作者和管理人员都要关注质量的花费,强化对质量的警觉。许多企业在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时都没有重视或意识到这一点,但这恰恰是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关键所在。
(5)统计建账。企业财务部门成本会计负责按规定的项目建立质量成本一、二、三级科目报表分给各相关部门,并将各质量成本科目的控制同时发放。各相关部门严格控制相关质量成本项目的费用,并按规定的时间,用规定的项目表格,将项目控制结果上报主管部门。
(6)汇总分析。财务部主管人员与各质量成本项目发生和报告部门一起,共同分析质量成本状况。特别是预防和损失成本,找出不良原因,制定对策,以减少质量损失,杜绝不良和不应发生的质量成本。
(7)总结报告。每半年由财务部门主管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的阶段性总结,对每一个二级科目进行分析评估,画出直观的质量成本三级科目排列图和推移图,从而便于比较,彰显成绩,突出问题,找出主要矛盾,明确下一步控制方向。同时,通过总结写出质量成本管理阶段性分析报告,递交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按报告要求进行整改,并安排下一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工作。
(8)制定下一年目标。每年进行一次质量成本管理的全面总结,输入管理评审,通过评审肯定成绩,找出主要矛盾,并依此制定下一年度质量成本管理控制目标。这样,年复一年,逐年向“接近零不合格品”质量及“质量损失趋近于零”的目标靠近,以实现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
三、企业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首先,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其次,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这些人员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培训应分阶段,以交流为主。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初期,主要学习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学员应了解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独自提出一套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然后,综合学员的方案和意见,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第三,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
2.树立质量成本效益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都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并不仅仅是孤立地减少成本支出,而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zui小化。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有些成本的增加亦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zui终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例如,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发生的检验费,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却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取zui大的效益或避免损失。这些支出可以说是“花钱是为了省钱”,都是成本效益观的体现。
因此,要将成本管理工作同市场紧密结合,处处以市场要求为标准,按市场规律办事,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结构。企业要按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和组织生产,建立起能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灵敏反应的,具有弹性的生产能力,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3.明确职责,加强考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与质量体系协调一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首先,质量成本目标应与质量目标有机衔接,质量成本目标应是质量目标的重要内容。其次,在管理职责和有关质量体系文件中,规范每个职工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考核标准并坚持考核,真正体现出质量经济性和质量成本的思想。第三,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科目,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任务、职责和权限,使其成为质量责任制考核的内容。第四,健全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中心的质量信息反馈管理系统,理顺质量信息流通渠道,及时收集、分析、处理、传递有关质量信息,供企业领导决策时参考。
实现现代化的质量成本管理手段。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是提高企业现代化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已普及,其储存信息量大、运算速度快、使用方便,在数据的处理上,不仅可以采用批处理,还能采用实时处理,为加强对成本的及时管理提供依据。在成本管理中,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这些特点,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快信息的处理和反馈速度,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处理水平和决策的效率、效果。在现代制造业中,间接费用的比重极大地增加了,间接费用的结构和归属性也彻底发生了改变,许多费用甚至完全发生在制造过程以外,如设计生产程序费用、组织协调生产过程费用、组织订单费用等等。加之现代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成本极大地减少。(来源:包装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