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升开始尝试雕版印刷图书了,选用梨木,枣木,梓木,黄杨,银杏,等的木料,刨成光滑水平的木板,做成板材,在雕刻前先把文字抄在薄纸上,反过来用米糊粘贴在木板上。米糊干了,把纸被浸湿,刮掉,只留下一层薄的透明的纸膜,这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字上的反文,然后就用刀顺着字的笔画雕刻,木板雕好了,在上面刷墨,在把纸铺在板上,把纸揭下来后,就能看到白底黑字的清晰的正文字迹工整,大小均匀,就像我们今天看的图书一样。
那时候书坊里的工匠分工很细,负责写字的工匠叫写红,负责雕刻出版的工匠叫刻红,负责将文字印刷到纸上的工匠叫印红,还有专门负责装订成书的裱糊匠。毕升虚心的向他们求教,刻苦学习,逐渐熟悉了各道工序几年后,他终于出师了,成为了一名熟练的书坊印刷工匠。他负责雕版印刷的每道工序工作很努力,并且还收了两个徒弟。
可是渐渐的,他越来越觉得雕版印刷的弊端很多,工人们太过于辛苦。印一部书,要花费好多时间把书的内容用规格一致的纸抄写,还要一个个字刻出来。好几次毕升辛辛苦苦的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刻好了一块书板,一校对发现上面有错字,只好报废,从头开始刻。其他工匠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不留神刻坏一个字就得重新再来。刻工们常常没日没夜的工作,令人痛惜的是印成一本书之后,毕升他们花费很多劳动,雕刻出来的书版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又要开始印新书。所以那个时候的书十分的昂贵,很多人基本上都买不起。
所以,毕升就在想怎样才能克服雕版印刷的弊端,尽量缩短出书周期,满足人们的需要呢?
那天毕升在书房里工作了一天,眼看一块儿板就要成了,可不小心又刻坏的一个字,然后他就想着能不能有什么补救的办法。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毕升就把刻坏的字用刀削去,把这块地方挖成一个浅浅的槽,再削一个与槽相等的木片。上面刻好字,再用胶粘在那个小槽里,于是这个字补着完全不影响整板的布局,可以说上是天衣无缝。
这使毕升受到很大的启发。联想到那些一个个活动的印章,再看看面前雕刻的书本,他想,如果把书本上的那些固定的字分割开,让他们变成一个可以活动的单个,字就像一个个小印章一样,每个小印章上刻一个字,另一本书需要用什么字就选什么字印刷书籍时,再把这些单个字排列,像雕版印刷的书本一样的一整块板。一本书用完后,活动的单个子也可以拆下来印像一本书的时间也能用这。样一来省时省材又省下了刻字工匠的劳动,又缩短了印刷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