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昇(?-1051年)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英山县)人,他出身贫苦,12岁时就进了一家雕版印刷铺当学徒。但是,他勤学好问,没过几年,就熟悉了雕版印刷的各个工序和每一个环节,又把刻工、印工等技术都掌握得十分娴熟。他在成为一位印刷工匠后,又不断总结前人和当时的印刷经验,很快发现,东汉末年的拓印法和隋代的雕版印刷术,都有很多弊病,不仅费时、费力、费材料,而且是印一页书就需要雕一块板,在印刷时又不能更改,如果发现有了错字,整个一块板必须全部废掉,还要重新雕刻。于是,他决心创造发明一种能一字一印,又可以更改字的活字印刷术。
为了发明活字印刷术,毕昇不分昼夜地思索,他想到:如果把每一个字都刻在一小块木头上,要印刷时把它们拼在一起,用完后再拆散,这就可以使雕版连续使用,又可以随时更改错字、错句。毕昇由此而开始做实验了。他先将刻有字的小木块拼在一起,又找来了带有黏性的松脂和蜡,把一小块一小块的木头字黏在一起,作为雕版,进行印刷。可是,在把小块木头猫在一起后,再要分开取下后第二次使用,就很不容易。这是因为,木块的纹理有疏有密,沽上墨水以后,纹理疏的地方浸胀了,纹理密的地方没有变化,版面高低不平,印刷效果很不好。这可怎么办呢?“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毕昇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一问题。
有一天,毕昇正在街上行走,看到有人在那里刻石头图章。他突发奇想:石头不怕水,浸湿后也不会膨胀,要是用石头来代替木头不是很好吗?可是,他转而一想:普通的石头不能刻细小的字,用图章石来刻字,成本太大,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又一次,毕昇偶然看到几个孩子在玩般子,由此受到启发。那些般子是用胶泥做的,经过火烤,非常坚硬。他不由自主地想到:如果用胶泥做成般子般大小的活字,排起来进行印刷,以前的问题和困难不是可以迎刃而解吗
毕昇拿定主意后,就用胶泥黏土刻字,每个字像铜钱那样厚薄,又将一个字刻成一个印;刻成后用火烧,使它坚固;然后设置一块铁板,铁板上涂松脂、蜡和纸灰;要进行印刷时,就把字印密密地摆在铁板上,再拿到火上去烤,待松脂、蜡稍微熔化,立即停止加热,松脂等就把活字牢牢地凝结在一起了,字面又像磨刀石一样,既牢固,又平滑。就这样,毕昇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一1048年)先后花了七八年的时间,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只需一副活字,任何字都可以排印,在印刷时如发现错字、错句,可以立即更换。印完后,只要把铁板加热,将松脂等熔化就可以把活字拆下来,下次再用。利用活字印刷,既节省人力、材料,又加快了印刷速度,还保证了印刷的质量。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虽然比较简单和原始,但它的基本原理导致了现代铅字排版、轮机印刷的发明。它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很快传遍了世界各地,对于世界科学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