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不能忘记广东新华印刷的红色基因和初心使命。”广东新华印刷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宁俊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新华系”印企,广东新华印刷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改革创新,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经历了企业的分散与聚合、市场的考验与挑选,最终雄踞岭南,影响全国,谱写了一篇奋斗华章。
应时而建、应势而变
努力实现“双效统一”
广东新华印刷,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个月。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当年11月,广州旧报馆被接管,由此建立起了以《大光商报》为基础的南方印刷一厂,以《前锋报》为基础的南方印刷二厂和以《建国报》《环球报》等为基础的新华印刷厂。三厂合并,成为广东新华印刷的前身。”陈宁俊将广东新华印刷“应时而建、应势而变”的历史娓娓道来。
在梳理广东新华印刷发展史的过程中,陈宁俊对两个“点”印象深刻——
1983年1月,广东新华印刷搬迁至如今的企业总部广州市永福路44号。“整个搬迁过程,我们的员工发扬自己动手、艰苦奋斗的精神,各种设备从光复中路搬出,迁至距离9公里左右、占地面积更大的永福路厂区。”陈宁俊说,广东新华印刷没有耽误一天的生产,并在此后的两年时间,总产值突破千万元。
另一个“点”则是2008年广东新华印刷开始组建时。广东新华印刷厂与广东广彩印务有限公司合并,这意味着广州和佛山两地人员与设备进行整合。相距虽只有20公里,但各种印刷设备的搬迁、各种人员的调配不可谓不繁杂。
入职10余年、如今的总经理助理廖信能对此记忆颇深。“当时在南海基地可以看到各种运输车辆出入,将老厂房的先进设备搬运过来。”廖信能属于原广彩印务,他深深感受到了两厂合并后的“福利”,不断引进新的设备,生产规模大幅提升,员工收益增长不少。
更可喜的是,也是在那两年,新的广东新华印刷营业收入破亿元大关,利润总额达到1986万元。在陈宁俊看来,这实现了“1+1>2”的效果。
广东新华印刷承担着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出版发行的70%的中小学教材印刷任务。5次重组、整合7家印刷厂、数次搬家,广东新华印刷的职责与担当始终没有改变,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政治任务。多年来,无论是服务群体的数量,还是服务内容的质量,广东新华印刷以教材印制为广东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独有的社会价值。
“不改革就会被改革”
敢为先行探索新路
老牌的国有“新华系”印企,如今也展现出了年轻化的一面。在广东新华印刷,年龄在35岁以下的员工占到一半,年龄在45岁以下的员工更是占到80%左右。这是广东新华印刷大力改革创新的结果。
“不改革就会被改革,改与不改差别太大了。”陈宁俊说,国有印企如何突破思维瓶颈,扭转观念、冲破束缚,需要缜密思考、主动践行。
竞争力是从机制变革和体制改革中凝聚的。于是,在广东新华印刷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展开。
早在2009年正式组建时,针对两厂合并,广东新华印刷就开启了制度建设和组织架构的梳理工作,推进劳动、人事及分配等3项制度改革。此后,成立公司工会,召开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各项改革工作有序开展。
记者看到,在印刷车间中,高高悬挂的红色条幅上,“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一行大字异常醒目。而广东新华印刷也的确做到了不停顿的改革。
架构改革、薪酬改革、考核制度改革……“90后”新员工张麒翔有深刻的体会,从出版社编辑,到2018年应聘成为广东新华印刷的办公室副主任,是改革给予了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副总经理贺洪初说,广东新华印刷前期进行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专题分析,在保障老员工权益的基础上,让年轻人有归属感,觉得这个行业有希望、值得奉献。
合并职能部门,向生产一线倾斜,广东新华印刷积极调动各类资源要素,精巧组合、合理搭配,以改革培育、再生创新动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广东新华印刷在印制教材时“不用再等版权页了”,这在全国“新华系”印企中是“领先”的。
“我们获得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即从2018年秋季开始,教材(教辅)版权页中标明的价格批准文号统一使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2017年公布的教材教辅材料印张价格,并保持每本教材在广东省中小学教材价格网上审批监管系统申报版式技术和零售价格的做法不变。”陈宁俊说,广东新华印刷教材印制的生产周期得以延长,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由此,广东新华印刷改革创新的成果初步展现:年利润增长超过20%,员工收入增长超过25%。
“三年内完成小目标”
做强做大“新华品牌”
一年一小步、三年变个样。广东新华印刷最近3年的“小目标”是,扩大教材教辅的产能,大幅提升社会印件的数量。
2018年,广东新华印刷将其定义为“生产管理年”,2019年则是他们的“市场营销年”。先加强管理练内功,后创新驱动促发展,这需要印刷企业自身既发挥优势,做优做强各类主题出版物、教材教辅等重点出版物,又大胆创新、优化管理,推动融合、强化技改。
教材印制的淡、旺季界限明显,如何平衡淡、旺两季?如何最大化利用资源变被动为主动……广东新华印刷突破自身架构,建立卫星式生产基地,开拓社会印件,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之势提升企业服务能力。
与其他优秀的印刷企业深度合作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同时,广东新华印刷也在计划搬迁至更大面积的厂房中。
“我们对国内建有标准化、智能化厂房的印刷企业进行了大量考察和调研,希望对正在计划中的新厂房建设有所指导。”陈宁俊说,与其他印刷企业不同的是,除了打造智能化车间、实现印刷物流仓储一条龙服务外,新的厂房将建立自己的博物馆,让印刷企业散发出更多的书香味儿。广东新华印刷上世纪80年代引进、目前仍“坚守岗位”的装订联动线也将搬到博物馆中对外展示。
做书、报、刊纸载体印刷服务提供商,保质保量完成课前到书政治任务,为千家万户提供优质教育产品和精美图书,这是广东新华印刷的“硬核”所在。他们始终坚持的,是以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团结出人才“三个团结”和狠抓生产、狠抓质量、狠抓管理“三个狠抓”,通过“小推动”促进“大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实打实、点对点地做。”陈宁俊说,在立足广东省核心教材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上,广东新华印刷将继续做强做大“新华品牌”,成为一家有责任、有温度、有筋骨的优秀文化产品的提供者、服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