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例行召开了月度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的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截至2020年4月底,我国固体废物的进口总量为249万吨,同比减少47.3%。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坚定不移抓好禁止洋垃圾进口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确保到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洋垃圾,即进口固体废物,又被称为进口垃圾,主要指一些不是本国产生的废弃的工业用品、日用品等,也包括一些未经许可、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洋垃圾”危害极大,其不仅会严重污染、破坏环境,而且大多数“洋垃圾”中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仅治理成本高,而且还会损害垃圾处理人员的健康。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发展经济和制造业,改善工业原料不足的窘迫形势,我国不得不开放对于境外金属、纸张、塑料等洋垃圾的大量进口,来填补工业制造业生产原料的不足。由于当时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制造企业对低成本原材料需求量巨大,多年来我国固体废物的进口量一直有增无减,而国民也一直饱受“洋垃圾”之害。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已经彻底摆脱了过去“以环境换经济”的不良发展模式,不断加强了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度,而对于欧美各国避之不及的洋垃圾,也开始了重点打击治理。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政策,全面禁止“洋垃圾”及固体废物的入境,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的“洋垃圾”进口管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固体废物垃圾的入境监管中,海关监管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海关监管不仅可以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征税,确保政府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对海关的进出物品进行检测检验、监管以及查缉,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安全。科学仪器及设备就是海关监管人员打击走私、偷运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武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海关监管中都发挥出重要作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检测设备也使得海关监管工作变得比过去更加轻松、便捷。海关监管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其中使用到的仪器也多不胜数,金属探测仪、X射线无损检测仪、超声波探伤仪、CT断层扫描仪、拉曼光谱分析仪以及分光光度计等都是海关监管中的常用检测设备,可对包括“洋垃圾”在内的食药产品、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各种物质进行快速鉴定、检测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国内的垃圾分类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这一紧要关头,对于洋垃圾的进口监管就更不应该松懈,还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化监管,才能尽快实现固体废物的零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