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苍南是浙江南大门,也是“温州模式”主要发祥地之一。后疫情时期,苍南借复工复产之机,下好提质增效“先手棋”,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颇具启示意义。
苍南现有各类制造业企业7900多家,涉及印刷包装、塑料制品、纺织、机械仪表、食品加工等五大传统工业。近年,苍南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作为突破点,整合资源、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带领整个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苍南县委书记黄荣定表示,今年是新苍南的开局之年,苍南将全力深化“三强两促”,加力“奋战奋进”,确保“两手硬、两战赢”,在浙江全省争先创优大赛场上力夺高分答卷,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展现更大的苍南作为。
民企战“疫”:“弯道超车”抢先机
4条民用口罩生产线同时开动,日产口罩50万只,迄今生产1000余万只口罩——这是疫情期间一家科技公司的担当。
口罩标准制定、原材料的订购、确定口罩版型……浙江码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改建生产线,成为苍南一家成功转产民用口罩的企业。
塑编是苍南传统制造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工业总产值达36.48亿元,目前共有规上企业55家。
“相比外地的多数同行,苍南塑编企业复工复产的速度快人一步。”浙江品诚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胜说,越快越有商机。
进入品诚包装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专门的检查小组对工人进行打分监督:口罩是否佩戴整齐、一日三次体温是否测量、是否消毒到位等防疫措施列入车间管理考核,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由于提早一步抢占市场,品诚今年新增许多大客户,让企业产量大大提升。据张传胜统计,今年3月产量达去年同期130%,年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
同时,苍南积极释放惠企信号,推出扶持企业共渡难关“20条”、复工复产“新十条”等政策,发放“助企红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苍南新设企业总量1535家,企业开办网办率为97.92%,居温州第一,创业创新活力不断释放。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让苍南宝隆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国况颇感欣喜,其门店自复工以来,政府人员接连上门指导、服务。“尤其是苍南开展的汽车消费月活动,对汽车行业消费市场复苏作用显著。”
化危为机:逆势突围谋转型
苍南宜山是“中国内衣名镇”。疫情期间,当地企业借此契机加速转型,强化线上销售,利用大数据指导生产,走出内衣产业发展新路。
苍南翔成服饰有限公司通过直播带货、线上活动以及打造多元化产品、引进自动化发货设备等,较大限度为消费者“量身定制”。
“我们不仅安全躲过了危机,总体业绩还略有增长。”该企业负责人何继翔说,“此次危机让我更加认识到拓宽销售渠道的重要性。下一步,公司将与更多内衣企业合作,渠道资源共享。”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温州德泰塑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阀口袋产品的塑编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周光益说,“应对人工成本上涨、市场竞争加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十余年间,我们不断斥巨资购置自动化生产线,壮大高端环保产品生产能力,年产值每年约30%增长。”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谋求转型升级的不仅是制造业企业,苍南人灵活的头脑正运用于经商的每个环节。苍南不产参茸虫草,却拥有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
在苍南县参茸滋补品商会会长、浙江庆和堂参茸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允领看来,“苍南人于‘无中生有’中做大做强参茸虫草产业,尽管疫情给行业发展带来危机,但我们正通过转型线上销售等探索,欲从市场低迷中闯出新路。”
苍南县商务局局长甘先景介绍,通过政府搭台、市场引导、商家唱戏,集中开展让利全民购活动,提振消费市场信心,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疫情期间,苍南已发放价值1.65亿元的消费券,开展县长乡镇长村长百场直播购、山海苍南旅游购、展示展销体验购等。
两化融合:“智”造势头渐入佳境
作为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苍南传统制造业持续发挥着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产业数字化转型仍未止步。
作为浙江省塑料制品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县,推动印刷包装产业数字化转型是苍南当下“发力点”。从2009年成立至今,浙江码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见证着苍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历程。
该公司董事长魏乃绪介绍,其生产的智能化包装,通过“物联网+印刷包装”技术,对产品实施全生命周期监控,一件产品从出厂被打上码,到最终被消费者购入都能监测到。
“作为制造大县,苍南正加快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苍南县经信局副局长庄孝德表示,“两化融合”不断深入,苍南企业正从资源上云逐步向管理上云、业务上云、数据上云升级。2019年,苍南新增上云企业1601家,完成率10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完成7.54亿元,同比增长13.4%。
每一次危机,都可能隐藏着机会。2020年,苍南未因疫情而停下发展的脚步,而是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重整行装再出发,高质量谱写浙江美丽南大门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