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北京地区印刷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由弱到强、由企业数量增长到强化内涵建设以及由单一模式到多元化跨界融合发展的过程,形成了覆盖和服务北京地区政治、文化、经济的综合性印刷业体系,基本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印刷需求。印刷产业是都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京印刷业为首都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2012年以来,为确保中小学教材印刷,印刷企业大多开展了绿色印刷认证工作,仅北京地区就有165家印刷企业通过认证,到2013年基本实现了中小学教材印制的绿色印刷全覆盖。北京地区印刷企业还率先研究各种治理方案,有100多家开展了清洁审核工作,其中已有69家完成审核。企业通过各生产经营环节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培训学习,通过查找存在的问题,在节能、降耗、减排和治理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效益。在减排方面,各企业在平版印刷环保治理没
有成熟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依照环保局要求,根据本企业的情况,投入大量资金,探索排放治理的途径。同时注重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淘汰异丙醇和酒精,加装配置集中供墨系统、橡皮布自动清洗等设备,并强制危废管理,提升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北京地区出版物印刷企业2018年每亿元产值V O C s排放系数仅为9.48吨,绝大多数企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一、北京地区印刷业结构变化
近年来,面临着经济运行持续下行、环保政策力度加大、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等多重压力,北京印刷行业的总量和结构发生了历史以来的最大变化。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各区被划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四个不同的功能区。按照“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定位,北京印刷企业主动配合进行调整。截至2018年底,北京地区退出和外迁的企业约600家,其中迁往天津、河北等地区的印刷企业约160家。
按照北京市新闻出版局2018年的统计数据,北京正常经营的印刷企业为1293家,比2017年减少11.92%。这其中还包括外迁津冀地区的110多家仍在北京进行年审的印刷企业。
根据北京印刷协会统计,外迁的出版物印刷企业占原北京地区出版物印刷企业总量的30%左右。原北京地区黑白出版物印刷产能为3 000万令纸,退出外迁后黑白出版物印刷产能减少近1000万令纸,约占原产能总量的30%;原彩色印刷产能为16 000万对开色令,现产能减少2 700万对开色令,去产能达17%左右。由于产能下降,北京地区出版物印刷一度出现出版社发活找不到厂家的问题。
2013年北京地区包装印刷企业为218家,随着包装企业退出和外迁,现有194家,减少31%左右;包装印刷的主营业务收入也由2013年的106亿元减少为2018年的75亿元,下降30%左右。其中以塑料印刷业务为主的安姆科公司、北京黎马敦太平洋包装有限公司等企业因排放治理难以达到北京地方环保标准已迁出北京。
虽然北京地区印刷业产业结构、企业数量和产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从2018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统计数字看,北京地区印刷业资产总额为441.8亿元,同比下降4.99%;主营业务收入为301亿元,与2017年同比提高0.13%,说明北京印刷业目前仍保持着稳定发展的趋势。
二、北京印刷业结构调整,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圈经济发展进度加快,北京周边的交通条件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高铁、高速公路十分发达,外迁企业与北京的交通基本可以保证在两小时左右。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印刷稿件传递、信息的交流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这些变化为京津冀印刷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众多出版社与天津市、河北省的合作,在这些年来早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于北京地区印刷企业的劳动成本和管理成本远高于天津、河北,随着周边印刷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逐年提高,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出版社已将教材、教辅和批量大的图书转移外埠印制。河北省保定市中画美凯印刷公司、唐山润丰印务有限公司、河北省廊坊中盛雅豪印刷有限公司、河北鹏盛贤印刷有限公司、天津高教出版社印刷有限公司、天津银博印刷有限公司等许多外埠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均达到50万令纸,有的高达100多万令纸。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河北省印刷企业承接北京地区出版社的业务已高达每年2 000万令纸以上。
近三年来,近160家企业迁出北京,外迁企业集中于天津宝坻、芦台等开发区及河北省固安、涿州、廊坊地区。不少企业在外迁中进一步扩大投资,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生产规模。仅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在宝坻开发区扩建新厂区的一次性投入就达到约6亿元人民币,计划建设一流的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化企业;北京京华虎彩印刷有限公司在固安建设全数字按需出版印刷企业。一大批规模以上包装印刷企业以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为先导,迁至天津、河北张家口、石家庄地区,大大提升了当地塑料包装印刷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为天津市、河北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变化的意义深远。
一是促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度融合。北京地区很多出版社加强了对天津、河北地区印刷企业的调研和交流,随着出版品种增加和总量的提高,各社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把承印定点单位范围拓展到天津市、河北省。部分出版社的下属企业与河北省印刷企业通过重组,做大企业规模,更好服务出版。
二是北京与津冀印刷业服务出版分工进一步清晰。北京印刷业在服务和保障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我定位,集中于出版物印刷为主的精品市场,服务首都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对外交往对印刷品市场的需求,走绿色、高端、智能、数字、融合集约化和特色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京津冀区域幅员辽阔,三地区印刷业将建立稳定的交流协调机制,通过信息交流、企业融合、业务协调,推进津冀地区印刷业整合发展,助力北京地区印刷市场向周边拓展,逐步发挥各地区优势,实现地区印刷市场均衡和健康发展。
三、北京印刷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国家机关、政府部门的文件及政治读物等印刷产品较多,而且有极高的印刷要求,包括快速精准、保密性强等;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出版资源,出版社多达238家,占全国出版社总量的40.75%,拥有近800家期刊杂志社;北京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最多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对科技期刊、学术论文报告等有很大的需求;北京同时也是中国的国际交往中心,众多的外事活动、论坛会议等催生了大量印刷品的产生。相比其他城市,北京地区印刷业更聚焦于出版印刷市场。
1、出版物印刷企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和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北京地区印刷企业的调整进一步推进,供给侧变化给留在北京的印刷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北京生产成本高、经营管理要求高的特定环境,规模以上企业纷纷明确了出版物印刷服务的定位,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用创新转型来提质增效。
2018年,北京地区出版物印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出版物印刷50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共5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2亿元,占出版物印刷业务收入的7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出版物印刷企业2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6.8亿元,占出版物印刷总收入的65.2%;主营业务收入5 000万~1亿元以上的出版物印刷企业24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4亿元,占出版物印刷总收入的10.1%。
出版物印刷的规模骨干企业这几年的集约化发展,确保了北京整体印刷业稳定发展。
2、出版物印刷供给侧变化,推动了出版物印刷工价的调整
多年来,由于出版物印刷供求关系比例失调、市场上的无序竞争等各种问题,导致印刷工价30多年没有调整。市场价格和产品价值严重偏离,书刊企业难以生存。北京地区原有获得书刊印刷许可证的企业近600家,在环保、疏解、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下,现今实际从事出版物印刷的企业减少了近一半。印刷企业减少一度导致“印书难”的现象。据此情况,北京印刷协会对现行工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与出版社进行了研讨,为保证出版印刷业健康发展,实现厂社双赢,发布了《2018年版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印刷工价的调整,既保障了相对合理的印刷利润空间,也为扩大再生产和更好服务出版业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