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6·18购物节”,又是一场“剁手”狂欢。消费越发达,说明经济越好。不过,这也意味着,又有大量的快递包装垃圾产生。这是个老问题了,但仍有说一说的必要。
从自己的体验来讲,现在越来越依赖于线上购物,每天要在线上买菜、点外卖、购买家庭必备品,有时候不想出门,还会使用跑腿代购业务,让人帮忙买东西。其中有些购物行为会增加垃圾,比如外卖,价格便宜的可能简单包装,若贵一点,商家可能使用手提袋、保鲜膜、高档餐具,有一次点烤鱼,商家居然还送了一次性自燃锅具。
这些看似贴心的服务,却有过度包装之嫌。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服务如此,整个行业产生的包装垃圾就很惊人了。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达到11.76万亿元。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800亿件。按业内每个快递包装为0.2公斤的标准计算,2020年我国快递共产生了1600多万吨固态垃圾,相当于约1.5亿个成年人的体重。网络购物包装垃圾处理问题,不能不正视。
当然,这些包装垃圾中有部分可回收利用或可降解。据悉,纸质类的快递包装材料约80%可回收利用,塑料类快递包装废弃物则99%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塑料自然降解时间少说也要数十年,塑料瓶更是需要数百年。塑料包装得不到回收处理,会产生环境污染,危害自然界动物的安全。
要遏制过度包装,减少快递垃圾,自然需要多管齐下,社会共同参与。
从政策层面,2020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邮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形成快递包装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实施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强制性国家标准,并提出届时要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85%,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700万个。
由此可见,形成法规约束机制,提高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的比例和可循环快递包装的应用规模,是从源头上减少快递包装的重要措施。商家是减少快递包装、杜绝过度包装的责任主体。对此,应当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并从平台治理的角度加以引导规范。
想强调的是,每个人都应该为减少包装垃圾、提高包装垃圾循环利用率尽一份责任。其实,如果能把这些垃圾分类好,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就能减少垃圾污染环境的程度。比如,扔包装垃圾前,把纸质包装归一类,将塑料填充物另外归类装袋,就能方便后续的垃圾处理,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商家要减少快递包装垃圾,助力快递包装的绿色转型,而买家在“剁手”后,做好垃圾分类以便回收利用,不要充当制造海量垃圾的“推手”。这样的环保意识,人人都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