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过度包装花样百出,广受消费者诟病。去年9月,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严格限定了包装层数,修改了包装空隙率限量要求及计算方法,增加了外包装体积检测、判定规则和不同商品的必要空间系数,为过度包装“瘦身”。
现在,又有新变化,已经等不到明年9月份了。日前,工信部组织完成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明确将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纵观此次修改内容,大部分都是针对月饼和粽子类产品的,与原来的新国标相比,修改内容更加严格,如将月饼和粽子的包装层数由“不超过四层”调整为“不超过三层”,规定除内包装外所有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明确禁止使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等,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其实,商品过度包装是个老话题,为什么屡禁难止呢?精致的外观,华美的装饰,更能抓人眼球,让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多看一眼。包装豪华了,商品显得更上档次,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赚取的利润也更多。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不难理解。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就过度包装的界定明确指出,凡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的10%、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价格的30%,就可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欺诈”。当然,除了商家的利益驱使,最根本的还在于高价买“面子”的不理性消费观念,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攀比、好面子等非理性消费观念给过度包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有的还附加了权力寻租、拉关系求方便等内涵。需要强调的是,现在任何商品都讲究包装,快递能例外?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稳居世界第一,快递包装问题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压力。2020年,我国快递包装废物总量已超1000万吨。2021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超过1000亿件,快递包装废弃物还将持续增加。有数据显示,在我国特大城市,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该增量比例达85%到90%。
对商品而言,包装起着包裹、装饰的作用。在网购潮流下,包装成为快递运输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保护商品、避免损耗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长期以来,国内的产品被称之为一流质量、二流包装和三流价格,然而,时过境迁,矫枉过正,国内商品在告别了“赤膊上阵”后,现在却又成了“过度包装”,且还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但是,在过度包装的华丽外表下,掩藏着许多亟需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让商品包装“返璞归真”势在必行。小马飞刀以为,法律标准先行,辅之以行政干预,公众行动,治理过度包装方有章可循,有力可使。现在,最新的标准出来了,这不仅仅对于企业是大考,对执法者和消费者来说,也是一场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