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垃圾污染一度形成了“白色海洋”,塑料制品带来便利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伤害。尤其是在江河湖沟的辗转下,海洋系统中聚集了大量的塑料垃圾,并且逐渐引发了微塑料焦虑,以食物链循环的方式勾出了食品安全问题。
至此,塑料垃圾污染,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处置不当带来的危害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重视。一场“塑战速决”的攻坚,让生物塑料、可降解塑料制品站上了风口。
生物塑料——
即由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生产的塑料,包括植物油脂、玉米淀粉、秸秆、餐厨垃圾等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降解周期不需要几百年那么长,并且降解难度也没有传统塑料制品那么高。目前,生物塑料可分为淀粉基、纤维素基、蛋白质基、脂肪族聚酯等等。
不过目前,随着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塑料种类仍在多元化的路上狂奔。如糖基塑料,就是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科学家们开发出的一种新型PET类塑料材料,前体材料是木质素,降解产物是糖,研究者表示,该技术能将25%的农业废弃物或者95%的纯化糖转化为生物塑料。
无独有偶,俄亥俄州鲍林格林州立大学光化学中心的Jayaraman Sivaguru和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Mukund P. Sibi和Dean C. Webster也在生物质塑料研究上取得了技术突破。研究显示,团队开发的香兰素衍生物也是从木质素等材料中产生,通过聚合物的光触发降解能够回收60%的单体。
当然,目前生物塑料市场仍存在一些待解的问题,如标准,如成本,如生物危害性,如实用性,如消费者接受度等等。据市场数据显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2个主要的大类,PHA生产吨成本在6万到7万左右,PLA在2万到3万左右,其中PHA的价格大约在传统塑料价格的6倍线上。
从发展潜力看,European Bioplastics数据称,预计全球生物塑料及聚合物市场规模到“十四五”末将达到1800多亿元,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我国在“禁塑”和洋垃圾禁令的双重封锁,政策和标准频频“示好”下,生物塑料市场的发展也呈现欣欣向荣之态。
比如突破了丙交酯生产技术的金丹科技,打通了“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产业链;比如中宝新材,2021年净利润率达到了30.5%;如家联科技,利用多种自主配方成功量产了不同的生物全降解产品;如道恩股份,与中纺院签订了《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生物可降解树脂项目一期工程工程服务合同》;如长鸿高科,已完成一期首次12万吨/年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园项目......
环保政策日趋严格,环保标准日趋规范,可降解塑料和生物塑料产品的发展迎来了高光时刻。至此,技术突破成为其取代传统塑料产品的关键,量产和商业化应用脚步加快,符合高质量发展经济体系构建,以及双碳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