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刷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读在·杨浦 | 阅读设计在中国:纸与屏

   2023-06-30 IP属地 上海上观54960
核心提示:展览前言文明从文字开始,以文献奠基,以阅读而深入而扩大。在人类文明的几大源头当中,基于象形基础之上的文字体系,唯有汉字文化圈绵延未断。造纸术、印刷术故乡的中国,诞生了世界上最为丰富而延续的文献体系,其

展览前言

文明从文字开始,以文献奠基,以阅读而深入而扩大。在人类文明的几大源头当中,基于象形基础之上的文字体系,唯有汉字文化圈绵延未断。造纸术、印刷术故乡的中国,诞生了世界上最为丰富而延续的文献体系,其文化特别的人文性更从天子以至庶民,强调读书,几乎一以贯之。

本次《阅读设计在中国》线上展览,通过梳理阅读设计的历史脉络、当下成就,从阅读载体材料的革命,文图信息传达形式的转向,阅读场景与读者的交融三个角度,呈现中国阅读发展史的脉络,探索书籍的发展形态与阅读的未来走向。

第一期   纸与屏

从“纸读”走向“屏读”,每次书籍设计的范式转移,都为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速度、形态带来革命性变化,都极大更新了知识生产知识消费的面貌,从而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乃至价值体系带来巨大转变,并为后继的工艺革新提供进阶的动力与可能。每一次的载体演化,都促成阅读语境的新变局。

与之同步,阅读作为一种涉及信息传播和审美感受的多重体验,其需求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也不断对书籍设计提出新问题。本部分展览通过梳理传统书籍的演变、现代书籍的革新以及屏读探索三个维度,展示书籍的载体形态和表现方式的演变脉络,为探索书籍的发展形态与阅读的未来走向,提供可能的启示。

书籍的生产

- 印刷术的发展 -

雕版印刷:公元7世纪前期

唐朝初年发展出雕版印刷术。

唐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本《金刚经》

胶泥活字:北宋庆历(1041年-1048年)

宋代毕昇创造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

金属活字:15世纪50年代

德国古腾堡在欧洲推出金属活字印刷术,金属活字特别适应字母为单位的拼音文字,印刷术获得迅速发展。

1455年古腾堡印制的第一部《四十二行圣经》

激光照排:19世纪初-20世纪

19世纪初,西方印刷技术、设备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1980年,王选等人用激光照排系统成功地排出了一本《伍豪之剑》的样书,标志着中国印刷逐渐告别“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

《伍豪之剑》样书

“数与网”时代:数字印刷、3D打印等技术,为书籍的创意设计、个性化制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3D打印

书籍的装帧设计

- 便于翻阅的装订设计 -

卷轴装——古人藏书,皆作卷轴

经折装——卷舒之难,因而为折

旋风装——回旋翻看,迅疾如风

蝴蝶装——久而折断,分为簿帙

包背装——厚纸作皮,不见线眼

线装——折口外露,订口穿线

精简通行——典藏便携,各取所需

- 适用为上的开本设计 -

书籍开本的大小取决于书籍的内容、容量、用途和阅读对象,它可以明显地导致阅读行为方式的不同、影响阅读环境的选择,从而对人们的阅读心理过程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开本是读者看书刊时产生的第一印象,因此开本也有一定的表述意义。

-打开书籍之门——书籍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除保护书籍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的表现,来体现书的内容和主题,从而给读者以艺术享受,并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简约而不简单——封面的色彩系统-

不同色彩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得体的色彩搭配,能与书籍内容相得益彰,锦上添花。反之则可能葬送一部作品。配色上,一种书的封面用色一般不超过三种,少用对比色,多用邻近色。

同时,成熟稳定的色彩系统也是出版社品牌形象的一部分,通过固定的色彩系统,可以体现出版社独特的品味追求和人文气质,甚而积淀为读者的稳定消费标识。

书籍的知识组织

-书的窗口——书脊-

书脊具有提示和引导作用书脊的文字可以表达书籍的名称和相关信息引导读者了解图书信息。

18世纪,开始出现了多卷从书,为了便于读者区别不同单册书商将卷次印刷在书脊上,自此书脊上开始出现文字书脊一般会出现作者名、译者名、卷次、期次及出版社名称等读者通过书脊就可以大致了解书籍的基本信息。

《钦定四库全书》

传统线装书的书籍通过书脊、封面的色彩可以区别不同图书部类主题。

《国学备览》(典藏版12卷)

《国学备览》精选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每册书的内容都在书脊有明确注明,方便查找。

书脊上的LOGO

由于书脊空间有限,出品方往往会在书脊上印上出品方或丛书系列LOGO。

-书籍的身份证——版权页-

版权页是记载知识产权所有者等一切信息的页面。它显示有关本书的各种责任信息,便于发行机构、图书馆和读者查阅。版权页是甄别正版盗版的重要参考。

南宋中叶,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版权声明,称为牌记(也称墨围)。眉山程氏刊印的《京都事略》一书后有“眉山程舍人宅刊印,已申上司不许覆板”,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世界上最早印在书上的保护版权文字。

眉山程氏刊印的《京都事略》牌记

美丽的京剧

《美丽的京剧》一书版权页被设计成类似京剧剧目单的结构。

-从一个字到一本书——版面设计-

通过版面设计,可以更清晰、条理、直观地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以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书籍的主题和构思,增加读者对文章逻辑链条的把握和理解。通过改变文字的编排方式和字形字体,可以给读者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

《历史的“场”》

《历史的“场”》一书中通过多种的排版方式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目录页设计-

一本书中,目录页是揭示图书内容和篇章结构的“航标”。读者可以根据目录快速定位到所想要阅读的章节内容。

《DK博物大百科》目录

-注释设计-

注释是书籍内容的重要组成,是专为读者架构的理解作品的桥梁。

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书籍注释。中国古代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注释细分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注释的内容范围很广,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可以是注释对象。

《尔雅》影印本

《青春版红楼梦》内页注释

-众里寻他千百度——图书的检索-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引爆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段文化繁荣期,各流派着述纷起,逐渐产生出文献分类的需求。孔子率先分类整理了古文献,编成《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成为古代最早有史可据的文献分类。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正式出现以刘歆的《七略》为标志,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成熟。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该作品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

《隋书·经籍志》

《隋书·经籍志》正式确定了四分法及经、史、子、集的部类名称。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四部系统综合性的分类目录。

中图法简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新中国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

在没有使用电子计算机之前,人们在编制分类法的同时提出了主题法。主题法以特定的事物、问题、现象,即以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以字顺为主要检索途径,并通过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的关系。

《太平御览》

宋朝《太平御览》中的“天”标题下有“日月、星辰”等小标题,在“地”的标题下有“地名、地震、河流”等小标题。

《永乐大典》

明朝《永乐大典》提出“以洪武正韵为纲,以韵统字,以字系事”一套完整的音序主题排列法。

《新华字典》(第12版)

《新华字典》(第12版)收单字13000多个,收带注解的词语3300多个。字典正文以音序排列,设置部首检字表,所有字词按楷书的写法分为两部,以便查检。

跨界阅读设计

-阅然纸上-

阅读是一种需要互动参与,调动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信息接收过程,翻阅触摸、眼看心读缺一不可。在新的阅读中,书籍设计通过增加了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设置,比如加入互动设计、感官体验设计,让书籍设计变得立体起来。

立体书《打开故宫》

互动书:《S.忒修斯之船》  作者: [美] J.J.艾布拉姆斯 / [美] 道格·道斯特

香味书:《来,闻闻大自然的味道》

发声书;《宝宝点读认知发声书》

-纸屏结合的跨界阅读体验设计-

在数字化阅读的浪潮下,实体书籍吸收了电子书籍和相关设计的长处和优点,将书籍设计与多媒体结合、与虚拟现实结合、与体验设计结合,从单一纸质载体走向多元载体,从静止阅读方式走向动态阅读方式,从单向信息传递走向双向信息交换。在跨界浪潮的推动下,书籍设计有了新的特征和方向。

《谜宫·如意琳琅图集》

《谜宫·如意琳琅图集》是故宫首本创意互动解谜书籍。书中包含30多个环环相扣的谜题任务,引入与书本阅读配套的手机端软件,打破单纯的文字阅读体验。

《跨超本红楼梦》

《跨超本红楼梦》集影视、音乐、游戏、增强现实体验、线下实景体验等多种互动模式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出版物,实现了经典文学与数码技术的完美结合,荣获2014年“中国最美的书”。

《青春版·红楼梦》

《青春版·红楼梦》随书推出APP“红楼”,包含在线辅助阅读工具,在线资料检索,“万人读红楼”社区等功能。

全新的体验——屏读

-全新的媒介——电子阅读器-

电子阅读器是利用电子墨水技术提供类似纸张阅读感受的新式阅读设备。

1998年,第一台商用阅读器火箭电子书连同此后的软书(Soft Book)面世。

2004年,索尼公司推出Librie电子书阅读器,标志着阅读器行业进入一个新时代。

2007年,第一代Kindle阅读器上市,全球掀起电子书阅读热潮。

Kindle 发展历程图

-全新的媒介——电子阅读器-

为了让电子书更贴近纸质书的质感,移动阅读APP通常使用接近纸张的色彩或肌理充当阅读的背景色,还设计了类似纸张的翻页动画,以模拟纸本阅读的习惯。

为适应不同的需求和阅读人群,电子阅读器和移动阅读APP可根据读者的需要,自行选择合适的阅读模式,提供不同的阅读感受,以适应不同的阅读场景和阅读偏好,创造属于自己的电子书。

Kindle APP《我们仨》效果图

Kindle APP调整界面

以Kindle APP为例,通过右上角的“Aa” 按钮,可以调整阅读界面的排版样式。

-量身定做的字体-

当屏幕替代纸张成为阅读媒介,二者之间字体的选择就有区别。通常衬线字体适合印刷使用,而无衬线字体更适合屏幕。

衬线体/无衬线体

-即时解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随时查询各个词语的含义,使阅读更为便捷,节约了大量必须用于翻检的时间,降低了检索的难度。

Kindle 字典

Kindle电子阅读器为用户提供了10多种字典,包括《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英汉词典》等。

-阅读不再孤独-

数字阅读带来的交互式阅读体验,开启人人皆读者、人人皆作者的阅读盛宴。这种参与式的阅读一方面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聚集有相同兴趣的用户,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信息的多向传播。

在线书评

腾讯推出社交型移动阅读App“微信读书”,理念是“让阅读不再孤单”。微信读书把首页留给动态的“发现”页面,推送包括“好友在读”在内栏目。另外,读者还可将自己的读书感想随时发布到App上。

-阅无所限-

移动阅读APP会根据读者目前在读的书籍,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读者的个性特征、爱好和需求,为每位读者提供能满足其阅读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同时,移动阅读APP还会根据全网用户的购买、学习、分享情况,整理出热门榜单,为读者提供高效、经济、可靠的个性化阅读服务。

Kindle APP 猜你喜欢

得到APP 热门榜单

-活灵活现——交互式阅读-

互动式电子书将视频、音频和互动性结合在一起,它本质上是一个应用软件,用户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声音、景象、触碰等交互式体验。

胤禛美人图APP

“胤禛美人图APP”是故宫博物院出品的首个iPad应用。此应用介绍美人妆容发饰、室内家具装潢、器物陈设、图案隐含寓意等方面,引领用户亲历古色古香的生活场景

有声读物的出现,使用“耳朵听”代替用“眼睛看”成为可能。有声读物具有解放双眼、伴随性、趣味性等特点,有助于满足视障人士和低幼儿童的阅读需求,方便人们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阅读。

喜马拉雅FM

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VR阅读,就是把VR技术与传统的书籍结合,为读者创造一个呈现书中内容的虚拟环境,让读者身临其境。

沉浸式阅读体验

-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用数字技术存贮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

古腾堡计划

古腾堡工程是最早的数字图书馆,肇始于1971年,由志愿者参与,致力于文本著作的电子化、归档及发布。其中的大部分书籍都是公有领域书籍的原本。

国家数字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内最早研究数字图书馆的机构之一。截至2018年底,国家图书馆资源总量已经达到1960.91TB。

线上展览

第一期 纸与屏

第二期 文与图

第三期 场与人

数字资源推荐

本次线上展览来源于“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数字资源。数据库目前收录十五万余幅高清图片并处于实时更新状态,涵盖油画、素描、版画、水彩、国画、书法、壁画、雕塑、篆刻、建筑艺术及其他类型,包含艺术普及、艺术故事、艺术品、艺术家、艺术机构、资讯六大内容模块。欣赏更多艺术作品,请登录杨浦区图书馆官网,点击数字资源,选择世界艺术鉴赏库浏览查看。

资料: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编辑:张芷萱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myprint.com/news/show-22778.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tekeyzhang@163.com。
 
更多>同类找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找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版权所有:上海龙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8000817号-3